中國人民大學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9-24 12:30:10發(fā)布:城院教育
中國人民大學(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, RUC),簡稱“人大”,坐落于北京市,并在蘇州市、深圳市建有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(qū)、中國人民大學深圳校區(qū)。學校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,位列“211工程”、“985工程”,入選“111計劃”、“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(yǎng)計劃”、“卓越農(nóng)林人才教育培養(yǎng)計劃”,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,被譽為“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面旗幟”。
學校誕生于1937年的抗日戰(zhàn)爭烽火中,前身是陜北公學以及后來的華北聯(lián)合大學和華北大學。1950年10月3日,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并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隆重舉行開學典禮,遂成為新中國創(chuàng)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(guī)大學。1954年10月5日,經(jīng)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批準,高等教育部發(fā)布了《關于重點高等學校和專家工作范圍的決議》,中國人民大學被確定為全國首批6所重點大學之一。
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,學校廣大師生秉持“立學為民、治學報國”的辦學宗旨,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,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、共命運,勤儉辦學,艱苦奮斗,積極探索,求真務實,現(xiàn)正朝著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邁進。
中國人民大學早已形成以本科教育為基礎、研究生教育為重點、繼續(xù)教育為輔助的全方位、多層次的辦學格局,形成了“主干的文科、精干的理工科”的學科發(fā)展體系。學校是我國首批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,現(xiàn)有26個教學單位(23個學院、3個研究院)、25個跨學院研究機構,另設有體育部、繼續(xù)教育學院、培訓學院、蘇州校區(qū)、深圳研究院等。
中國人民大學名師輩出,俊彥云集,已故名家大師吳玉章、成仿吾、范文瀾、艾思奇、何思敬、何干之、何洛、胡華、尚鉞、吳景超、李景漢、龐景仁、石峻、繆朗山、李秀林、徐禾、塞風、許孟雄、孟氧、佟柔、戴世光、劉錚、查瑞傳、苗力田、吳大琨、蕭前、林文益、閻達五、閻金鍔、方生、高鴻業(yè)、鐘契夫、吳寶康、彭明、彥奇、曾憲義、宋濤、薩師煊、王傳綸、李文海、許崇德、劉佩弦、周誠、王思治、方立天、鄭杭生、夏甄陶、周升業(yè)、羅國杰、藍鴻文、甘惜分、莊福齡等為學校的學科發(fā)展、學術繁榮和人才培養(yǎng)作出了奠基性、開創(chuàng)性的貢獻。老一輩著名學者黃達、戴逸、黃順基、衛(wèi)興華、胡鈞、陳共、嚴瑞珍、高銘暄、孫國華、王作富、許征帆、何沁、高放、方漢奇、李占祥、趙履寬、鄔滄萍、陳先達、張立文、鐘宇人、吳易風、胡乃武、周新城、趙中孚等成就卓著,耕耘不輟,為學校的學科建設、人才培養(yǎng)和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中國人民大學是國內(nèi)外學術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,先后同美國哈佛大學、耶魯大學、哥倫比亞大學、密歇根大學,英國劍橋大學,日本早稻田大學,丹麥哥本哈根大學,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,奧地利維也納大學,法國巴黎第一大學等53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255所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,與港澳臺地區(qū)24所高校(研究機構)簽訂了合作協(xié)議。學校還引進、翻譯出版了大量適應我國改革開放需要的教科書和學術著作,開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項目,主辦或承辦了包括世界漢學大會在內(nèi)的一系列高水平的國際學術會議。
目前,中國人民大學全體師生員工正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,以鄧小平理論、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和科學發(fā)展觀為指導,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,解放思想,實事求是,與時俱進,開拓創(chuàng)新,弘揚“立學為民、治學報國”的辦學宗旨,貫徹“人民、人本、人文”的辦學理念,全面推進人才培養(yǎng)體系改革、思想庫建設、國際影響力提升、大學形象建設和美麗校園建設“五大戰(zhàn)略”,為把學校建成“人民滿意、世界一流”大學而努力奮斗。